而银行体系也很看重房地产开发贷款对调整资产结构的作用,并因手持土地抵押物而对房地产开发给予高杠杆支持。
2、保持人民的汇率稳定。央行持有外汇储备,就要保持:1、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这样,也就是说央行是拿人民币作为借据把我们的外汇借走了的。第一、全面抛弃结汇售汇制度,实行国家意愿购汇制。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就是鼓励民间藏汇,民间经营外汇。外管局也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如果外管局拿外汇进行投资,赚了利润,这部分收入,就是盈利。
前者是你等价交换给我的人民币的购买力要稳定,不要有通货膨胀(央行很失职)。相反,如果央行把外汇亏掉了,人民币贬值,老百姓用外汇兑来的人民币贬值,对出口有利,增加老百姓的利益。财政和货币双宽松政策同时发力。
坚决清理一切政府行政和事业机构对其的收费和罚款,以增加全社会生产和服务的供给水平,平衡需求,同时改善就业——收入——消费侧的国民经济运行格局。然而,在中国,当通货膨胀严重时,从来没有看到过财政使用收缩方式进行宏观调控。中国国民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是:投资过旺,依赖出口,消费长期增长乏力和不足。二是实施促进供给和增加就业的财政政策,在企业规模上,给企业、特别是给能大量增加就业的小企业减税,建议增值税降低到10%,营业税降低到3%,社保五险一金交费率从目前工资总额的50%左右降低到35%。
这些都是用计划经济的办法来调控和管理市场经济。货币运行决定于实体经济运行,货币运行对实体经济运行有反作用。
仅仅迷信于货币政策的单一反作用来调控国民经济,而不解决国民经济实体结构和体制问题,则国民经济会处于一控就趋冷——一放开就急剧过热的恶性循环之中。2.达到这一目标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无疑是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投资强、出口依赖和消费弱的国民经济运行格局。而在房地产供应和制度上任何修修补补的调整,其结果都是中国居民的居住民生永无宁日。出口领域和其相关产业的就业岗位大大减少。
三是货币政策调控一定要与银行体制改革互动,打破银行业高度垄断局面,大力发展社区小银行,从体制上形成能将货币流动到小企业的正常渠道,使能增加供给、就业、收入、消费的小企业获得正常规模和正常利率的信贷资金支持。2.货币渠道以国有垄断的大型银行为主,社区小银行十分缺乏。3.什么样的宏观调控政策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宏观经济运行的上述目标?无疑需要寻找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新的宏观调控模式和政策组合。五是宏观调控与财政体制改革相结合,特别是在需求过热、物价上涨特别严重的时期,每年压缩行政公务支出比例2到3个百分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压缩 三公消费规模和比重,以抑制行政公务消费需求,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在中央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又通过融资平台扩张地方债务,抬高地价,大干快上,使经济过热火上浇油。虽然速度下滑,但2009年投放的大量货币,以及外汇储备占款形成的货币,如果不能被供给所吸收,加上地方政府财政抬高地价的冲动和农产品蛛网式波动等因素形成的价格上涨压力,都可能造成增长速度下滑、失业率攀升、通胀高位的滞胀局面。
而第二次却是消费价格上涨严重。宏观调控与促进发展模式相结合。
在这样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格局下,再用上述的宏观调控办法,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陷入控冷——放热恶性循环的怪圈,不可能实现一个长期的经济快速、平衡、健康运行的局面。彻底改革目前的地方政府财政体制,以土地和房产交易增值税和房产税替代出让金等其他房地产收入渠道。压缩投资,与出口下滑作用同时发力,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市场需求低迷,企业生产闲置甚至倒闭,就业发生困难。然而,目前的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格局,令研究宏观调控的学者很失望。财政政策在中国只用过两次,而且只是在遇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经济低迷时,用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方式是增加赤字和发行国债,包括财政对家电下乡的补贴,也可以看成是扩大和刺激消费的财政政策。我们需要想一想的是,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科学发展,需不需要科学调控?我认为是需要的,即以宏观的科学调控,来实现经济的科学发展。
由于出口外汇积累和顺差较大,外汇占款因素形成的国内货币贬值压力也比1998年以后的几年大得多。但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体制却是特殊的:1.国内推动增长的主导因素是投资,产业结构以工业为重心,地方发展战略侧重大企业、大资本和大项目,而微型和小型企业发展的体制环境很差。
多少年来,都是投资和出口为主导在拉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过冷时,货币政策扩张信贷,财政政策增加赤字和大发国债,减税刺激出口。
目前,一些部门以过去农业部和民政部提倡搞的合作基金会和股金会形成的呆坏账为由,反对发展社区小银行。在宏观调控中,用行政办法最简单易行,但是,也是负面作用和不良后果最为严重的方式。
宏观调控的新思路是:以人为本,宏观调控目标以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为重点。因此,不仅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转变,经济调控模式也有一个转变的问题。政府主导增加廉租房建设,增加房屋的供给。在经济增长格局中,如果消费增长的速度与之相适应,特别是在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和全球经济低迷时,消费增长能调高而相应进行替代,国民经济就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合作基金会和股金会实际上是当时县乡两级政府的钱袋子,与产权明晰、规范运作的社区小银行根本上就是两回事。而当让它减少收入、少搞赤字、少发国债、缩减支出时,其对此根本不感兴趣和无动于衷。
统筹协调,正确组合货币、财政和其他经济政策。其结果是:增长的出口拉力减弱和丧失。
延长土地使用年限,确立近似产权。即使对付这次如此严重的物价上涨,也是货币政策单打独斗,财政政策根本不配合和不出力。
控制一些涉及居民生活的电、水、气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调整。如果不从改变目前资金垄断流向国有企业和大企业的体制着眼,想从垄断渠道中分羹给小企业的思路和做法,我认为事实会证明是一种乌托邦,将会误国误民。这样,宏观调控和改革的结果将是:地价和房价下降和平稳,贫富差距缩小,土地和房屋投机性需求得到抑制。我认为,这就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科学宏观调控观和科学调控模式。
因此,中国新的宏观调控的一个逻辑过程是:1.宏观调控综合性的目标是什么?无疑是物价平稳,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真实的失业率较低,国际收支平衡。面对特定的经济运行情况及其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政策组合,实际上是一个宏观调控大的眼光和全局性的谋划。
当然,除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外,我们还采取了行政干预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对食品等一些消费品进行行政限价,对商品房进行限购限价。当然,我们不能将这次通货膨胀严重的原因全部归结于2008年的宏观调控政策。
现在看来,国民经济运行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居民消费部分增长乏力和比例不足。那么,在这一宏观调控模式下的政策组合是什么呢?一是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具体是将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控制在15%以内,以求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相适应。